慢性咳喘性疾病大多會在寒冷季節(jié)或受涼后容易發(fā)病及加重,如常見的哮喘、慢阻肺、反復肺部感染、慢性咳嗽、體虛感冒、過敏性鼻炎等多種疾病。這類患者多屬陽虛或虛寒體質,臨床表現(xiàn)為:平素怕寒喜暖,手足不溫,口淡不渴,喜熱飲食,胃脘冷痛,腰膝冷痛,小便清長,大便溏薄,咳嗽、喘息反復發(fā)作,鼻涕、痰液清稀而白,即使在夏天,睡覺也要蓋著被子、穿著襪子,舌體胖嫩,舌淡苔白。
慢性咳喘性疾病患者的臨床癥狀可用“咳”、“痰”、“喘”三個字來概括,且病程纏綿,外感、勞倦等為病之誘因,臨床以本虛標實為主。宿痰內伏為其發(fā)病宿根,故見常年咳嗽、咯痰,日久即見動則氣急。久病多本虛,尤以肺、脾、腎三臟虛損為甚。肺虛不能主氣,氣不化津,而致痰濁內伏,痰氣交阻;脾虛運化失司,水谷不化精微,聚濕生痰;腎虛精氣虧虛,攝納失司,陽虛水泛為痰。
冬令進補,可使慢性咳喘病患者肺衛(wèi)固,脾胃健,腎氣納,氣血和,痰濁去,冗寒除、經脈疏,既使患者的病情得以控制,預防咳喘的發(fā)作,又能強健臟腑,增強體質,體現(xiàn)了中醫(yī)寓攻于補,攻補兼施的治療特色。
慢性咳喘性疾病多因長期反復發(fā)作,導致患者機體陰陽失衡,臟腑功能失調,病情反復,容易復發(fā),或病后經久不愈等。冬季來臨之際,中醫(yī)常以對患者主要疾病已獲療效的方劑為基礎,針對患者病因與體質從本圖治,兼顧各系統(tǒng)癥狀,適當加入滋補品,做成膏方調補,以使機體達到“陰平陽秘”的狀態(tài)。患者可通過湯劑與膏方的輪替治療,取得單用湯劑無法取得的療效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服藥膏方的過程中不宜食用生蘿卜,并忌煙酒、少吃油膩食物及海鮮等。因為蘿卜有消食導滯的功效,而含有人參、黃芪的膏方有補氣作用,生吃蘿卜會降低膏方療效。如果膏方中含有首烏,不宜食用含鐵劑的食物或藥物。
另外,膏方總體偏補,生冷食物與膏方性味相沖,多不能食用;而油膩和辛辣食物會刺激胃腸道,影響膏方吸收。如患者在服用膏方藥發(fā)生各種急性感染時,如感冒、發(fā)熱咳嗽、多痰或其他急性疾病,要暫時停止服用。在外邪未盡的情況下,不要過早使用補膏,以免留邪為患。